资讯列表
-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周刊》初探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新闻周刊》,仅发行三期就停刊;出版时间虽然短暂,却成为中国新闻学刊物的源头,是中国新闻学和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的标志之一。本文利用《北...2020-08-11
-
试析《联合早报》在世界华人读者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基于对《联合早报》90年来发展历史的回溯,探究其在报章、网络、多媒体融合等媒体演变阶段的历程,并解读其作为华文报章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世界华人读者的作用及影响。关键词:联合早报;...2020-08-11
-
“赵占魁运动”:新闻生产中工人模范的社会记忆重构本文的研究以知识社会学中的“社会记忆”理论和新闻生产社会学中的“新闻生产”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话语分析,通过对著名的群众生产运动“赵占魁运动”中的典...2020-08-11
-
契机与使命——美国商业纪录频道的创建美国三大商业纪录频道(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历史频道)如今是全球收视人数前三位的专业纪录频道。它们是如何突破纪录片的传统形式和内容,实现商业运营模式与纪录形式的恰当结合,商业利益...2020-08-11
-
魏晋风骨与民国报人魏晋士人的独特风骨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显性基因。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社会思潮涌动,新闻报纸事业别有气象。民国报人纷纷高举新闻自由的思想旗帜,自觉追求自由表达新闻真实、深入辨析社会...2020-08-11
-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苏俄通讯”译作述略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1日,美英法日等外国人士,如罗素、纪德、斯诺、爱金生、秋田雨雀、泰戈尔等人士,在中国报刊上发表了介绍苏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社会...2020-08-11
-
“挣工分”的政治:绩效制度下的产品、劳动与新闻人挣工分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发端之后,与外部的市场化制度、宏观的政治体制一起,构成了我国媒体复杂的新闻产制环境。本文从新闻产品、劳动样态、劳动者价值和归宿等方面,探讨这种制度的政治...2020-08-11
-
程曼丽:战时新闻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探析战时新闻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战争的特殊条件决定的。而战时新闻管理体制是否在战后年代得以延续,则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战争的阶段性特征;第二,战后各国的具体情况;第三,战后全球环...2020-08-11
-
内迁报人的缩影——抗战时期沈宗琳在《甘肃民国日报》的办报活动抗战爆发后,东部记者报人内迁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与潮流。大批东部新闻从业者的迁入,给地处西部内陆原本较为落后的西南与西北地区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血液,对这些地区新闻事业...2020-08-11
-
抗战语境中舆论场域重组及其历史省思【摘要】战争语境中传媒生态涉及报刊等传媒及政治舆论动员。战争的道义性常与传媒议程设置有内在联系.战争往往对报刊等传播格局的时空分布有影响,尤以抗战及其舆论场域重组为代表。【关键词】...2020-08-11
-
战争、苦难与新闻 ——试论抗战时期民间报刊的舆论动员在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等事件期间,两家报纸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各种方式进行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舆论动员,并形成了一套专业主义的新闻信息写作和传播方式,全方位地将战争区域的各方面...2020-08-11
-
回顾《大公报》和张季鸾的文人论政《大公报》的成功归诸吴鼎昌的资金、胡政之的经营和张季鸾的文笔,他们还培养了大批的新闻人才。张季鸾的政论望重朝野,他去世时,蒋介石的唁电奉为"一代论宗,精诚爱国",毛泽东也赞扬他为"...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