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宣传与文化重构 ——以孝感“道德群星”现象为例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40 点击次数:161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典型的培育、发现与推广,必须坚持社会道德取向,创新性地设置议程,深入挖掘,还原典型。科学谋划,综合运用全媒体,促进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有机结合。
关键词:宣传;文化;孝文化;中华孝文化;议程
作者简介: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典型的培育、发现与推广,必须坚持社会道德取向,创新性地设置议程,深入挖掘,还原典型;科学谋划,综合运用全媒体,促进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有机结合;发挥典型效应,实现新的文化生成,推进文化重构。
关键词:道德群星 设置议程 还原典型 文化生成
选树身边典型,是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切入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在基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认同。源远流长的孝文化,其本义是孝老爱亲。创新孝文化典型宣传,要遵循宣传规律,把握好选树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发挥典型效应等环节,增强典型的公信力、感召力、生命力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以榜样示范和大众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推进中华孝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实现中华孝文化的当代重构。
创新思路,弘扬孝道,培育发现典型
先进典型源于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要坚持社会意义取向,选树群众,需要创新性地设置议程,面向基层,多渠道地发现和树立典型,建立科学的选树机制,增强孝老爱亲典型的公信力。
社会意义取向。 “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社会的特点,养老难和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日益凸现;孝意识趋向淡化、孝实践趋向弱化,孝文化“退场”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 需要弘扬孝文化。孝感是中国孝文化之乡,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2006年12月,孝感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发展定位,进入了弘扬孝文化的新阶段。
选树群众。先进典型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载体。孝文化作为建构、维护向上认同的家庭和社会秩序为基本功能的文化,以自然亲情为基础,以维护家庭和睦、人际和谐、生命延续、社会稳定为目标。当下,道德滑坡等现象呼唤着家庭和社会伦理的重构。媒体的视角要始终盯着群众,面向基层,让新闻报道的对象更加多元。孝感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大批“草根”典型进入了媒体视野,继而进入公众视野,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点亮了孝感的“道德星空”。
议程设置。孝文化只有面向生活,才有生命力。媒体需要从过去的“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转变。与之相适应,典型的发现与推广,应从以往自上而下地贯彻上级精神、媒体设置既定议程,转变为自下而上地设置议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选树典型机制方面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媒体只有贴近基层、生活和群众,才能实现公众议程与媒介议程的有机统一。孝感相关部门协同地方媒体在全国首评“孝子”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八届;这些“孝子”往往是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合作之下才逐步走近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