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市场 >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加减法”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加减法”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39 点击次数:168

成就报道一向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力点,它通过展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回望过去,从生活的变化中感受获得感,从而激发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

关键词:成就;供给;思维;加减法;读者

作者简介:

  成就报道一向是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发力点,它通过展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回望过去,从生活的变化中感受获得感,从而激发社会大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的作用。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各级媒体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统领,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成就报道,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氛围。

  透过各地媒体的实践,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下,做好成就报道,更需要融入供给侧思维,根据供给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加减法”,从而增强成就报道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所谓成就报道中的“供给侧思维”,就是在组织策划成就报道时,把主旋律宣传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读者的需求在哪里,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推进,创新成就报道的形式、内容,以优质新闻供给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在高度和角度上做文章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高度上做“加法”,在角度上做“减法”。传统的成就报道,侧重的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一方面的工作,看起来“高大全”,但往往是“就工作说工作,就成绩说成绩”,缺乏厚度,可读性不强。成就报道应以理性统筹论述,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告别这样的尴尬,一个成功的做法就是认真策划,找准党心民心的最佳契合点——在立意上向中央重点工作靠拢,追求“高度”和“深度”;在选题上,让切入点“小些再小些”,从小处着手,找出这些成就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提炼出既能在当地读者中引起共鸣,又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主题,从而真正做到“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折射大时代”。“砥砺奋进的五年”主题报道启动之初,各中央媒体便聚焦精准脱贫这一重点,组织百余名记者深入100多个扶贫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贫困户的切身变化来反映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效。这种蹲点调研的形式,实现了中央大政方针和地方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而细微之处的切入,更让读者感同身受,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政绩图解”要不得

  以供给侧思维做好成就报道,要在时间上做“加法”,在距离上做“减法”。一般而言,成就报道涉及的时间跨度长,有时难免高度概括,常常让读者感觉是“政绩图解”,不生动、不形象、缺乏兴奋点,不容易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在成就报道中融入供给侧思维,一方面要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把最新的新闻事实摆到读者面前,而将特定时期内的故事作为背景,有机融合到报道主体中,增强报道节奏的律动感。另一方面,在行文中,强化平民视角,拉近和读者的距离,用群众的语言来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面向特定人群精准发力,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