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评论抢占舆论高地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39 点击次数:287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作为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不在众声喧哗中擎起评论之旗,发出主流声音,就是主动放弃舆论高地。
关键词:高地;舆论;广西;党报;评论版
作者简介: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作为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不在众声喧哗中擎起评论之旗,发出主流声音,就是主动放弃舆论高地。
两年前,《广西日报》评论版问世。两年的实践证明,举好了评论之旗,省级党报就能在众声喧哗中廓清是非、拨云见日、凝聚共识,赢得更大的读者群。而要举好评论这面旗,又必须努力做到“上接天”“下接地”,天地融合,既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又回应民生社会热点问题。
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上接天线,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局,是党报评论的首要任务。但是知易行难,没有读者,遑论影响。因此,党报评论的真功夫,首先在于让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想看、爱看、不得不看,并从中受启发、知作为。要做到这一点,在设置大议题时就不能高高在上、宏论滔滔,而要俯下身子、轻声细语。
2016年,广西迎来了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各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新任职领导干部在新的岗位上对为官、形势、事业、政绩怎么看、如何干?对这一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广西日报》评论版连续刊发6篇系列评论,分别为《胸有“丘壑”,方能吐纳风云》《届届接力,方能成就大业》《敢于担当,为官一任兴一方》等。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评论主题,经过不断加工打磨,最终形成“弃高就低”“大题小做”的风格,不搞高谈阔论,而是促膝谈心,正如系列评论的副题《与新任职领导干部聊聊天》一样,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两年来,《广西日报》推出的多组系列评论,因为既接天线又近地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如围绕“向发达地区学什么”推出的“东学记”系列评论,围绕“如何做好城市工作”推出的“城市工作七日谈”系列评论等。
及时回应社会热点
党报评论在“上接天线”的同时,还要“下接地气”,对社会热点问题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嗅觉,方可在舆论监督中发挥出都市报难以做到的权威、公信作用。
作为省级党报,评论的范围固然可以涉及全国各地,但主要火力还必须集中到本地区发生的、民众关切的热点、难点事件上,这是贴近性的要求。
此前,南宁市某房地产商拟对一小区进行总平规划调整,小区一业主前往规划局要求报名参加听证会时,被开发商员工连扇几掌,造成传导性耳聋。事件发生后,《广西日报》评论版以《开发商掌掴打了谁的脸》为题,对无良地产开发商和相关行政机关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抨击,一针见血,守护正义寸步不让。
两年来,凡在广西区域内发生的热点事件,《广西日报》评论版几无遗留,毫不迟疑发声,直面社会问题,回应人民关切,充满正能量。许多读者和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