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报道如何突围

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报道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39 点击次数:236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擅长的时政报道,正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转换视角、关注细节和深度融合,是时政报道的发展方向和出路所在。

关键词:时政;语境;突围;传统媒体;视角

作者简介: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擅长的时政报道,正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近年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各级党报,都在对此作出一定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转换视角、关注细节和深度融合,是时政报道的发展方向和出路所在。

  一方面,移动终端在新闻传播上,凭借快速推送的资讯信息,便捷的阅读与互动方式,满足了受众大量的信息需求。而对传统纸质媒体来说,在传播时效等方面先天不足,唯有在深度和视角上下功夫,才能留住受众。况且,如今新媒体尤其是一些时政类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在这方面逐渐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

  另一方面,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千篇一律,甚至是“八股”的代名词,枯燥且无“干货”的报道形式,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特别是领导活动报道、会议报道等,创新难度很大,创新余地很小。

  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传统媒体是不是只能无所作为、“坐以待毙”?而实践证明,只有在主题立意、表现形式、作品质量、技术支撑、用户体验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困境一:“守着金山饿肚子”

  对策:转换视角,挖掘“金矿”

  对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党报而言,时政报道无疑是“主业”。可面对这样一座“金矿”,多数时政记者却只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而新媒体的时政报道,却没有这样的“束缚”,因此可以从中挖掘新闻亮点,放开手脚进行解读。其实,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新媒体时政报道,主要还是在传统媒体的这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做文章,只不过换了一种视角或者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已。

  视角拓展了,报道领域也就宽泛了。其实,传统媒体尤其是党报的时政记者,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现场。新媒体的采编人员,无法跟传统媒体的记者一样,可以出现在所有重要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现场。因此,只要操作得当,传统媒体的独家时政报道,依然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