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私营报纸总量及分布区域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9 点击次数:335
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报纸形态的权威数据见于1988年的《中国新闻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私营报纸研究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私营;中国;分布区域;统计表;年鉴
● 郑宇丹
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报纸形态的权威数据见于1988年的《中国新闻年鉴》(以下简称《年鉴》)。①这期年鉴用9页的篇幅详述了1950年全国报纸数量、性质、分布区域、刊期、开张等具体内容,并对当年统计内容的遗缺做了尽可能全面的补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私营报纸研究的重要依据。
根据1988年《年鉴》可知,由新闻总署研究室按照当时所得资料制定的《1950年初全国报纸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统计截止时间是1950年2月28日。《统计表》中,私营报纸总量为55家。1990年以来的一些重要研究借鉴了这一数字,并未对1988年《年鉴》所修正的具体报纸名目进行深入分析。时至今日,共和国新闻史有关私营报纸的基本数据依旧不甚清晰。因此,借助档案、地方志、报纸保存本等文献,考校私营报纸总量、分布区域及类型,构成了本文的目的。
新中国初期私营报纸总量补遗
本文在对1988年《年鉴》刊登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的时候,不仅发现研究者普遍采信的私营报纸总数出现偏差,如55家(含7份华侨报)应为62家(含10份华侨报),同时也对私营报纸的归类方法存有疑问:在海外出版的华侨报纸亦被列入国内的私营报纸序列。在私营报纸基数并不庞大的情况下,7至10份华侨报纸的纳入会对其后私营报纸数量的陡降造成影响,并容易误导研究结论。
此外,《统计表》也存在统计上的遗漏。例如成都的《工商导报》,成立于1946年4月28日,成都解放后继续出版,但在统计表中无此记录;成都的《新民报》于1950年1月18日复刊,同年4月30日自动停刊,统计表中也未见其踪影;再如江苏镇江的《大众日报》,于1950年2月6日创刊,系成立于统计截止日期之前,也未能列入数据之中。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统计表》的截止日期是1950年2月28日,此后创刊的私营报纸未能在列表中呈现。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关键问题:1950年3月及以后,究竟还有多少家私营报纸创刊?从2012年起,笔者始于广东省和广州市两座档案馆,开始寻找历史上的“失踪者”。广东出版的《新商晚报》、《周末报》、《广州标准行情》等私营报纸“破土而出”。笔者又相继走访了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哈尔滨、西安等地档案馆,不仅获得了私营报纸于1957年底消失的最新数据,还发现了一批“被遗忘者”。结合对地方志的检索,笔者在《统计表》提及名字的52份(不含华侨报)私营报纸之外,增补了20种私营报纸(见下表)。
综合《统计表》中52份在国内出版的私营报纸及笔者增补的20种,可以确认,新中国曾经存在过的私营报纸至少7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