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寻找手机新闻客户端的赢利模式

寻找手机新闻客户端的赢利模式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7 点击次数:299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时随地了解资讯已逐渐成为网民的强需求,从而催生了众多手机新闻客户端。手机新闻客户端凭借其资讯丰富、操作方便、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优势,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渠道。

关键词:客户;手机;赢利模式;端的;资讯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随时随地了解资讯已逐渐成为网民的强需求,从而催生了众多手机新闻客户端。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在国内IOS与Android 平台上的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应用超过1300个。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8.3亿。其中,新闻客户端用户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为59.6%,用户规模达4.95亿。①手机新闻客户端凭借其资讯丰富、操作方便、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优势,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渠道。但在众多的客户端中,能成功实现盈利的却凤毛麟角。赢利模式的探索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

  一、手机新闻客户端赢利模式及困境

  目前为止,对手机新闻客户端投入大量资金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媒体大都很难获得回报。它的赢利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订阅收费,就是对一些独特、优质的内容进行收费,用户只有付费之后才能看到相关内容;第二是广告,也就是对广告主开放广告位,收取广告费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似乎不太顺畅。

  在付费这一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制约着付费行为的产生。首先,中国移动网民整体付费意愿低。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4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研究报告》中显示,超过91.2%的用户不能接受手机新闻客户端付费增值服务。②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二:一是习惯问题,中国用户早已习惯使用免费软件;第二就是拥有绝对主动权,软件是可选商品,就像前面所说目前新闻资讯类的客户端一千多个,用户的选择非常多,而软件又不是一种必需品。其次,由于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大部分内容都来源于其传统媒体或者门户网站,大部分新闻客户端是对其PC端进行简单复制,使得新闻资源趋于同质化,值得用户付费的内容就极为稀缺。笔者曾经同时下载过腾讯、搜狐、新浪、凤凰和网易新闻客户端,同一时间查看其首页新闻以及推送的新闻,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存在推送时间的先后不同。同时其客户端与网站上的新闻,也基本相同。如果某个客户端实施收费,用户可以选择其他的客户端或者其他免费途径阅读。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移动用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用户都是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来获取资讯,通过微信、新闻网站、微博、电视获取新闻资讯的用户也不少,分别占67.7%、51.6%、43.4%、41.2%。③最后,付费条件不成熟,包括付费环境、付费模式等等。移动支付在国内不太完善,也不普及,支付手段比较麻烦,需要绑定银行卡、手机等,可能导致用户失去兴趣。2012年12月15日,新闻集团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份独家ipad 付费新闻阅读电子报 The Daily 正式关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通过用户付费实现盈利的道路是艰难的。

  而广告是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核心赢利模式,是广告主和手机新闻客户端开发商最看重的一种方式。据 DCCI 调查显示,快消、汽车、IT 硬件、通讯等领域 TOP10的广告主对移动互联网广告投放充满信心。广告主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用户的地理位置,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与有效互动。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超过80.4%的用户留意过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广告。④但是也有一些原因制约着广告的发展。第一,不同于电视和电脑,手机客户端受屏幕尺寸的限制,只能提供有限的广告位,过多的话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提升。第二,目前手机客户端上投放的广告形式过于简单,主流的三种广告模式:内容页首尾部广告(插入广告推广链接)、瀑布流广告(随着页面滚动条向下滚动,这种布局还会不断加载数据块并附加至当前尾部)、开屏广告。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这三种广告模式用户接受度均在30%左右。

  当然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软性广告,通过植入商品信息获得盈利。比如网易新闻客户端设有科技板块,通过对相关产品信息的报道宣传,向企业厂商收取费用。但这一方式容易引起用户困扰,广告主的态度比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