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今日热点 > 从互联网红包看融合传播的议程设置

从互联网红包看融合传播的议程设置

发布时间:2020-08-11 16:27:07 点击次数:217

传统媒体尤其要改变单向的、漫无目的的信息推送,了解用户的兴趣,通过社交平台的构建,激发用户参与传播、发动传播的内生动力,从而整合平台资源,实现以人际传播为主线的传播融合。

关键词:传播;红包;互联网;互联网红包;议程

  进入数字时代,传播的融合趋势日益凸显。能不能通过科学的议程设置,高效整合信息资源、平台资源、渠道资源、用户资源,以更开放的心态,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聚变式的社会传播和自主式的社会动员,成为传统媒体重塑话语能力的关键。

  互联网红包无疑是今年最耀眼的融合传播,其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理念,通过精心设置的议程推进,成为炙手可热的传播现象。互联网红包在议程设置上体现的传播趋向,对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具有较好的启发价值。

  融合传播催生“互联网红包现象”

  互联网红包不算新鲜事,最早是指网络运营商假日期间通过互联网线上活动,派发红包、让利网友的一种营销模式。此后,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媒介纷纷加入,特别是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加盟,互联网红包派生出给客户、亲朋好友发红包的方式,并迅速升温。

  但互联网红包真正的高潮是2015年春节前后。借助于微信、QQ等互联网平台,一些门户网站、电视、电台和纸媒与企业合作,掀起形形色色的“红包大战”,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圈层、不同的平台共同启动了一场互联网化的社会动员,极大地推动了融合传播在广度、频度、深度上的进程,最终以央视春晚的抢红包互动,将互联网红包推向全民参与的巅峰。除夕晚上,许多从不接触微信的老年人,因为春晚的引导,都在子女的帮助下,投入到微信抢红包之中。如果没有央视与微信的联手,很难想象会出现覆盖各个年龄段的盛大景观。这场超越时间、空间、年龄等诸多限制的全民狂欢,因为众多媒介的跨界融合,实现了传播的无障碍连接和无缝隙渗透。

  融合传播是传统媒体正在探索的课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一些传统媒体更多地关注传播终端的连接,强调同一信息在不同平台上的发布,以吸引更多的人群。这种思路一定程度上受传统大众传播的影响,依然是以我为主,过于依赖平台的吸附能力。虽然外部的力量可以强迫平台的聚合,但貌合神离的连接缺少内在的红线贯穿,最终只能获取不同平台各自影响的叠加,难以寻求传播的裂变式扩散。而互联网红包的传播更看重用户的感受,强调通过愉悦体验的议程设置,让用户自主成为传播的主角,促成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中分享、交往,自发地促进平台和关系的互联互通,继而刺激传播的交融、裂变、深入。在这里,重要的是议题设置能不能吸引用户的视线、能不能激发用户的参与,这是传播能否融合的关键,也是传播能否实现目标的前提,而平台的聚合应该是用户在参与传播中自然选择和推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