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再审视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再审视

发布时间:2020-08-26 16:12:10 点击次数:163

公共领域的存在或许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公民大会、城邦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分。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及其结构转型》受了阿伦特的影响,第一次将公共领域问题专题化。

关键词: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大众媒介;资本;传播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再审视:资本、大众媒介与国家

  公共领域的存在或许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公民大会、城邦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分。古代的哲学家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例如:亚里士多德称人是城邦的动物,就是说个体的存在是共同体中的存在。这个观点或许会令我们想到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个体的生存是在同世界与他人的关联中的存在。但海德格尔认为,个体的真正存在是第一人称的和单子的,因此个体的实际生存是共在与独在的统一。不过,哲学家们对公私问题的思考不同于作为社会科学论题的公共领域问题。一般认为,在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汉娜 . 阿伦特起了中介作用,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讨论了公共领域问题,但她的公共领域的概念主要还是指古希腊式的与家庭隐私有别的空间。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及其结构转型》受了阿伦特的影响,第一次将公共领域问题专题化。哈贝马斯与阿伦特不同,阿伦特的研究工作属于政治哲学范畴,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有关,还与现代性国家(科层制政府)以及民主问题相关,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论题。

  一、公共领域与现代性问题及公共领域的危机

  哈贝马斯认为,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性产生之初的启蒙理想走向了它的反面,工具理性统治着现代性世界。启蒙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国家是主体间根据其个体幸福的目的而设立的理性契约,因此个体目的优先于国家。但伴随科技的发展与专业化的分工,技术的工具化思想或工具理性成为现代性世界的运行法则,使我们遗忘了根据目的论的道德理想来行使公共事务的能力,例如,国家成为一个自我运行的系统,它悬浮于个体的切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它的运行完全不考虑个体的生活世界,而是一个各个部门和科层间按程序运行的机械。简言之,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的问题是国家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分离,技术理性遮蔽了历史的——目的论的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对现代性开出的药方,诉诸交往理性,具体而言以公共领域的桥接功能弥补国家系统与生活世界的鸿沟。正如下文将指出的,公共领域的本质是大众媒介。按照杜威的媒介仪式理论,个体对媒介的使用中经历着一个仪式,个体要转换为公众并参与公共事务。哈贝马斯也是持此致思取向,但是他认为私人的功利目的搅乱了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秩序、使得国家权力以调控的幌子得以渗透公共领域,资本力量也借助进入市民社会的政府权力而为自己牟利,至此中立的公共领域被异化。诚然,现实世界中公共领域确实没有达到哈贝马斯的自由主义设想,但问题的根源真是私人功利目的的泛滥和国家权力对市民社会的侵入么?

  首先回顾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在 1962 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区分了公共领域在历史上的诸类型,有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和社会福利国家式公共领域,其中现代性世界的公共领域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核心,社会福利国家式公共领域则是公共领域的退化。其次,他也区分了公共领域的不同功能,文学的和政治的。文学与艺术批评是公共领域产生时的主要功能,但政治批评则是公共领域的完整功能。政治批评的公共领域“将经济市民变为国家公民,均衡了他们的利益,使他们的利益获得普遍有效性,于是,国家消解成为自我组织的媒介。”(哈贝马斯, 1962:11 )政治批判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功能,它处于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并起桥接的作用。再次,他说明了现代性世界的公共领域的基本组成,即公众、舆论 / 公众舆论和舆论存在的场所 / 大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