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视阈下媒介低俗化的反思

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视阈下媒介低俗化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57 点击次数:223

媒介低俗化现象日益在蔓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关键词:媒介;低俗;受众;反思;视阈

作者简介:

  【摘要】媒介低俗化现象日益在蔓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指出媒介主流意识形态要素的缺失和受众认知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同时从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主流价值观宣传,构建合理的媒介文化意义争夺空间和尊重受众主体地位、提高受众认知能力三方面对媒介低俗化进行反思。

  【关键词】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意识形态;受众主体

  斯图亚特·霍尔作为当代杰出的理论家,享有“文化研究之父”的美称。其传媒理论是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进行探讨,认为大众文化传播是一种简单、单面性的信息传播过程。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霍尔提出著名的编码解码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自己的传媒理论研究,提出信息传播是复杂的循环体系。这一体系由生产、分配、使用和再生产四个阶段构成。在解码过程里,受众并不是被动、消极的,对信息接受有一定的自主解读能力。在这里,霍尔给出了受众解码三种解读立场即偏优解读、妥协解读和对抗解读。媒介传播是多方力量进行意义争夺的场域。这一认知对当前理解我国媒介低俗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媒介低俗化的现实表现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萦绕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在社会各个方面。但随着大众传播市场化和娱乐化蓬勃发展,媒介低俗化现象日益涌现。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煽情、刺激甚至是虚假手段传播黄色新闻、暴力事件等,以满足受众低层次的审美情趣和感官刺激需要。现如今,媒介低俗化现象泛滥,在内容上进行细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衷暴力,宣扬“腥”闻。新闻媒体中采用大标题、大图片或细节描述的形式大肆的、直接的、过分的报道血腥事件,以求最大限度地刺激受众的感官。在一些强奸、杀人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对于关注犯罪分子作案的细节,以大篇幅的报道向受众展现作案手段的残忍和现场的惨不忍睹。这种热衷宣扬暴力的新闻,一方面给受众造成心理上的冲击,丧失安全感。另一方面易给蠢蠢欲动的犯罪分子心理暗示,滋生犯罪的可能。

  2.“性”为卖点,宣扬“性”闻。媒体报道以“性”为卖点,专打擦边球。在新闻的标题和内容的编码上穿插一些淫秽色情的故事情节,以期抓住受众的眼球。一些隐晦字眼如内模、按摩女郎、美女盛宴、性感小姐等充斥字里行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对色情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上色情图片、音频和视频以无孔不入的形式窜入我们的生活。正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互联网已演化为“没有围墙的妓院”[1]。

  3.明星娱乐,宣扬绯闻。娱乐八卦新闻是人们闲暇时的谈资,也成为媒介低俗化泛滥的重要场所。因为这类新闻远离政治生活,媒体可以利用无所不能、天马行空的想象制造明星绯闻事件,这往往使新闻内容丧失其真实性。绯闻的形成大部分来源于炒作,通常采用跟踪、偷窥等手段侵犯他人隐私的权利,将明星的私人生活放置公共领域,以供他人津津乐道。

  4.求异猎新,追求奇闻。我们的信息需求日益膨胀,传播的信息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可以看见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少则数十条多则上百条。这一现象导致媒介报道内容趋于同质化和单一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媒体为谋求发展,寻找出路,抓住受众猎奇心理,传播异类、离奇甚至是荒诞不经的内容。在奇闻的驱动下,部分媒体危言耸听,不对新闻真实性进行辨别或制造虚假新闻,以获得大众青睐。

  5.漠视苦难,缺乏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里,媒体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以幸灾乐祸的笔调描写灾难状况,使受众把观看和阅读别人的苦难当作一种娱乐方式。灾难图片大写造成视觉冲击,灾难状况的细致描述都容易给受难者及亲人造成二次伤害,这也是淡薄苦难,缺少人文情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