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商机 > 行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媒介的延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传播学探索

媒介的延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传播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0-10-14 18:00:57 点击次数:202

一、媒介化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新世纪的这近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一项不容忽视的巨大变化就是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传播环境的急剧变化,媒介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影响和塑造着整个中国社会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二、聚焦生活世界:传播学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关于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就开始出现,尤其是在2001年王春光率先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之后,农民工群体。三、“媒介的延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的空间转向在现有的传播学视野下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中,媒介概念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被相对窄化了,这也导致传播学领域对这一议题研究视域的狭隘。

关键词:媒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传播;生活;研究;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延伸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近二十年是中国媒体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也恰好是最早的一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开启城市历程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传播环境,尤其是城市传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媒介化的社会。媒介化社会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媒介的全方位延伸深刻地嵌入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他们城市适应的过程。媒介的影响力则渗透、延伸至整个过程中,从心理认知、思想观念、生活能力、现代性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其城市适应的方式、状态与进程。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媒介延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

  作者:郑欣

  简介:郑欣(1973-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10BXW024)阶段性成果。

  农民工的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的启动为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提供了机遇。但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农民工内部自然产生的代际分层,新生代农民工所经历与体验的社会现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而言,他们作为微观个体置身其中的时代背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近二十年历史。

  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起初零星的流动,新生代农民工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城乡迁移的命运。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延续着父辈的迁移之路,怀揣着改变命运的热切希望,被裹挟在社会极速前进的步伐里,成为茫茫民工潮中的一员。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其流动现象的催生和发展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这其中不仅包括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变迁,更包含着传播环境的急剧变化,这是常常被其他学科所忽视的重大社会变迁,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传播学的视野去重新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一、媒介化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进入新世纪的这近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一项不容忽视的巨大变化就是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传播环境的急剧变化,媒介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影响和塑造着整个中国社会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城乡流动恰恰搭上了城市传媒飞速发展的列车,因此其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城市认知以及内心观念等方方面面都难免受到媒介的影响。所以厘清城市传播环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革状况,对我们理解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具体的媒介形态来看,在这二十年间发展最为瞩目的媒介当属以网络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并为中国的传播格局和媒体市场带来一波又一波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可以说,互联网已经从最开始的小众的精英群体的工具发展成为被普通民众普遍使用的资源,它的迅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新生代农民工被裹挟在这样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他们自然也受到互联网发展的深刻影响,从在农村相对的信息闭塞到进入城市后网络接触的便捷,伴随着整个社会互联网的拓展和蔓延,现在的他们已经对上网这种生活方式相当熟稔,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也愈发进步。可以说,时代洪流中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深深根植在他们的城市体验中,成为其生命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